互联网 patron No comments

50个思维陷阱

1.差理由偏误:“为什么要把蓝色和黑色的衣服分开洗?”,“因为我想分开洗”。
事实:人们只要听到“因为”,就倾向于产生理解,理由好坏有时并不重要。所以,注意不要被差理由忽悠。
2.疲劳决策:劳累一天头昏脑胀的时候,做了一个重要决定,后来发现很不明智。
事实:做决定是需要消耗能量的,疲劳后人容易做出不理性的决定。所以,不要在疲劳的时候,做重要的决定。
3.关联谬误:选择了自己吉祥数字的房间,尽管这个房间其实没那么好。
事实:人们倾向于把本身不相关的事,赋予某种荒唐的关联,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。所以,谨防关联偏误,做出错误决策。
4.平均数偏误:尝试去蹚一条平均1米深的河,以为完全没危险。
事实:人们经常把平均数当真相,但平均数很多时候并没有意义,因为它常常不具有代表性。所以,了解事实还是要看,数据整体分布情况。
5.激励排挤效应:出于友情帮朋友搬家,结果朋友给我发了一个100的红包。
事实:有些时候人的动力源于精神层面,金钱上的激励会排挤掉非金钱意义上的动力。所以,有些时候,给钱并不管用,可能还会引起负面的效果。
6.废话倾向:一个人滔滔不绝,但似乎听起来,并没有表达什么有价值的信息。
事实:人常有废话倾向,害怕不说话,别人把自己当傻瓜,于是废话连篇,彻底暴露了自己糊涂的思想。所以,没有什么可说的时候,最好就什么也不说。
7.移民效应:有个笑话说,那些从俄克拉荷马州搬到加利福尼亚州的人,一下提高了两个州的平均智商。
事实:数据变好,事情并不一定就变好,比如,通过调换组员,将两组的平均值都变好,但其实并没有实质上让两组都变好。所以,要警惕移民效应。
8.信息偏倚:拿一张1比1的地图,是学不到知识的。
事实:人们总是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,来支撑自己决策,但过量的信息反而会干扰决策。所以,重要的是,掌握关键信息,而不是更多信息。
9.聚集性幻觉:从天空中的一堆云里看到一只猫,便以为是一种上天的启示。
事实:人倾向于从毫无关系的东西中发现自己熟悉的东西,很多时候这种发现只是一种偶然。所以,别过度解释偶然发现,通常只是一种巧合。
10.劳力辩证现象:认为自己DIY的家具,比设计师设计的昂贵作品更有价值。
事实:人倾向于把自己的投入也当作客观事务的价值,但自己辛苦摘的草莓,并不一定比别人摘的甜。所以,警惕因自己付出,而影响了价值判断。
11.不知小数定律:将集团的上千家店铺,按失窃严重程度(占营业额的百分比)排序,发现前100基本都是小型店铺,所以,决定为这些小型店铺安装特别的安全系统。
事实:由于小型店铺营业规模较小,失窃金额所占营业额的比重,波动是很大的,会出现要么较高要么较低的情况。按这种统计,失窃最不严重的前100也基本都是小型店铺。适合大店铺的分析指标,在小店铺是不适用的。所以,大样本中的结论,不能直接套用小样本。
12.凭感觉做决策:商场里一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一共卖1.1欧元,球拍比乒乓球贵1欧元,那么一个乒乓球多少钱?
事实:思考比感觉更辛苦,理智权衡比依赖感觉更需要意志力,但感觉很不可靠。所以,要理性思考,别回答太快。
13.巴纳姆效应:相信江湖骗子。
事实:普遍、恭维、正面的描述,再加之人的证实倾向,过滤掉不符合自己的,让江湖骗子的话,听起来貌似都对。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,并认为它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征。所以,不要迷信江湖骗子。
14.志愿活动偏误:小明热衷参加志愿活动,不惜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。
事实:人们倾向于为志愿活动亲力亲为,甚至做出一定的牺牲。但如果你不是名人,面对志愿活动的机会,最好的方式是捐一些钱,让志愿组织去雇佣合适的人,这样你可以利用省下的时间提升自己,使整体价值最大化。所以,应理性对待志愿活动的邀请。
15.情绪激发:如果是朋友,那啥都是好的;如果是敌人,那没一点可取之处。
事实:人们感情上对待某些问题的态度,会决定其对风险和利益的估计。所以,要警惕自己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16.内省错觉:上帝是真实存在的。
事实:人们总是对自己内心相信的事情深信不疑,当有不同意见倾向于去无条件维护,但总这样做可能是很不明智的。所以,要学会怀疑自己。
17.缺乏关门能力:一心多用,给自己无限可能。
事实:人的精力有限,分散精力去做很多事,不如集中精力处理最核心的事。破釜沉舟,更易成事。所以,应关掉多余的机会之门。
18.对新事物过分狂热:飞行的汽车,月亮上度假,死神不复存在。
事实:大多数存在了50年的技术,还会再存在50年,而那些刚刚出现的新技术,也许会在几年之后落伍。所以,探索新事物也要实事求是。
19.睡眠者效应:研究表明,美国选举中抹黑对手的宣传片也是有用的,虽然人们知道利益相关。
事实:人们容易受广告宣传的影响,哪怕主动贬低广告的价值,当时打瞌睡不认真的看,也还是会受影响的,而且,广告效果还会随着时间而增强。所以,如果想不受恶意宣传的影响,最好就是不接触。
20.选择盲目症:我是读MBA好呢,还是不读MBA好呢,答案好像显而易见,但忘了也许适合你的是,选择费用较低且对事业有帮助的其它培训。
事实:人们容易忘记拿其它选项和眼前的选择来比较,而只是在做了眼前这个选择和没做眼前这个选择之间比较。所以,不要被做与不做局限,或许还有其它选择。
21.竞争偏见:不雇佣比自己优秀的人。
事实:人们因担心自己被超越,不愿意帮助身边有才华的人,而对不构成竞争关系的远方的人,却愿意伸出援手。这种竞争偏见,既不能阻止别人超越你,还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好感。所以,该帮就帮,不要担心别人超越。
22.首因/近因效:金融公司多租用高大上的办公室;歌手一般喜欢后上台表演。
事实:首因效应和近应效应的影响是很普遍的。产生印象后立刻做的决定,首因效应起主要作用;需要靠回忆做的决定,近因效应起主要作用。所以,要注意首因/近因对决策的影响。
23.放血效应:放血疗法的体液学说,荒诞之极但存在2000多年,直至新的医学学说出现。
事实:一种理论的衰败从来都不是因为自身的错误,而是因为有另一种更好的理论出现。所以,作为个人,应主动检视自己,而不是等待“更好理论”的出现。
24.非我发明症:自己开发的软件,就是不一样,确实好。
事实: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,来源于自己或内部的发明,要比别人的或外部的要好,但事实却不一定。所以,不要自我陶醉,要结合外部,客观审视。
25.黑天鹅效应:在发现黑天鹅前,人们见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,所以一直以为只有白天鹅。
事实:有些事情我们知道,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,还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。所以,做事要稳妥,留出安全边际,以防黑天鹅的出现。
26.依赖域现象:一个擅长极限运动的人,也会担心创业破产的风险。
事实:知识很难从一个领域延伸至另一个领域。棋手擅长解决棋局的问题,但仅限于这个领域。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将能力从一个领域延伸到另一个领域,但实际上是不行的。所以,对多领域专家,要保持警惕。
27.虚假同感偏差:自己喜欢一首歌,就觉得大多数人也喜欢。
事实:我们倾向于高估自己观点的普遍性,觉得其他人的想法与感受和自己应该是一样的。所以,要小心主观臆断。
28.篡改记忆现象:一个为人十分诚实的证人,其证词跟实际情况,依然可能出现相当大的偏差。
事实:人的大脑会偷偷篡改历史记忆,而且自己依然十分确信,哪怕是深刻的闪光灯记忆,也不一定可靠。所以,对回忆的内容,还是要谨慎取信。
29.群体内外偏见:认为自己所在群体什么都是最好的。
事实:人们为了归属感或相关利益,会倾向于跟群体保持同一性,而对外部的人会持有偏见,甚至产生厌恶。所以,应客观看待群体内部和外部。
30.模糊不容性:A箱子有50个红球和50个黑球,B箱子也有100个球,一些是红球一些是黑球,但数量不确定。如果抽到红球可以拿到奖励100元,你会选择哪个箱子?
事实:依照经验做判定时,人们更喜欢已知的可能性。但生活中多的是模糊的事,比如股票、经济等。所以,要学着跟模糊打交道。
31.默认效应:大多数时候,人们会选择默认选项。
事实:人们总是倾向于抓住现有事物,即使这会带来不利的影响。在尝试新事物和保持现状这两者之间,我们通常是极为保守的。所以,做选择时,注意默认选项,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。
32.害怕后悔:研究股市发现一个机会,担心错过后悔,于是买了,但很快后悔了。
事实:人们在担心失去最后的机会时,容易做出不理性的决定,所以,做决定要权衡利弊,而不应该因为担心失去,或害怕后悔而做决定。
33.凸显效应:标题党文章得到了很高的点击率。
事实:有显著特征的信息,会得到更多的关注,会对人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影响,而隐晦的、无声的信息,人们不会当真,但这跟信息本身的价值没有关系。所以,凸显的不一定重要,不凸显的不一定不重要。
34.知识的另一面:看过千本医书,但从未动过一次手术的人,得不到患者的信任。
事实:知识可分为,语言描述的知识和非语言描述的知识。人们往往对学者、作家等知识分子评价过高,而低估了实践者和干实事的人。所以,要重视实践,重要的知识在实践中。
35.赌场盈利效应:意外得到1万块钱,给自己买了台iPhone,尽管原来的手机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事实:人们花赢来的、偶然得到的或继承的钱,比花自己挣来的钱要草率的多,就好像这些钱不是自己的。所以,不要挥霍意外之财。
36.妒忌别人:你周围朋友的工资都提高了,只有你的收入还保持不变。
事实:人们主要会妒忌跟自己相近的人,比如相近的年龄、职业、生活方式等。妒忌是很容易发的,但最为愚蠢,它会给人带来烦恼或痛苦。所以,停止与他人比较,专注自己的领域,打造自己的领地,不要妒忌别人。
37.心智理论效应:生动的照片比统计数字,更容易引起传播。
事实:长期进化,人们对其它人如何思考和感受已经形成精细的感受,而且,形象的东西更容易与人产生情感共鸣,单单数字是很难让人感同身受的。所以,当你是演说的人,要尽可能生动表达,而当你是听众,则要思考背后的事实和统计数据。
38.没有杀死我谬误:那些未能杀死我的,将使我更坚强。
事实:整体来看,危机就是危机,不是什么强化过程。通过一场危机,获得本应通过思考得来的认识,是最愚蠢的,是懒于思考和意志不坚定的表现。所以,应思考如何避免危机。
39.注意力错觉:开车打电话,无论是否手持,都会大大降低人的反应能力,增加事故的风险。
事实:我们总是认为,没有错过任何视野范围之内发生的事,但实际上,我们只看到了自身所关注的那一部分,而像大猩猩那样的庞然大物,也会从我们眼皮子底下溜走。所以,不要高估自己,可以明察秋毫,为了放置遗漏重要目标,也要看一看周围。
40.策略性虚报:无条件相信乙方所说的话。
事实:人在一些场合下,为了达成目标,会言过其实,策略性虚报。所以,不要注重说了什么,而要看过去干了什么。如果是签合同,要考虑对目标达不成的风险控制。
41.想得太多:最后一杆了,担心进不去,小心翼翼,最后反而更进不去。
事实:如果想得太多,会阻碍大脑中感性的智慧。所以,驾轻就熟的事,适合跟着感觉走,比如对食物的感觉,朋友的选择,谁可以信任的问题;而相对复杂的情况,经验不足的领域,则还是要多依赖理性思考。
42.计划谬误:早上列了一堆任务,晚上一看还是一堆任务。
事实:尽管知道可能乐观了,但人们还是会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自己的“完美计划”,希望成为把所有计划都实现的成功人士,但实际通常恰恰相反。所以,制定计划要合理,要参考过往经验,留出意外时间,更重要的,要设想会不会出现,计划完成但结果很糟的情况。
43.专业偏见:我这么多年的经验,难道是盖的,这个问题一定是这样。
事实:手里拿着锤子的人,看什么都是钉子,但不同的问题,是需要不同解决方案的,一把锤子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所以,应多拓展自己的思维,要成为拿瑞士军刀的人。
44.蔡格尼克记忆效应:网络游戏中,总有做不完的任务,让人停不下来。
事实:对未完成的事,人们会一直挂在心上,直到完成它,或者做出要完成它的计划。所以,要注意未完成事项对我们的影响。
45.能力错觉:基金经理的能力,决定了一只基金的成功与否。
事实:不同领域,能力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。飞行员的能力,起决定作用;经理人的能力,只起一定作用;而基金经理的能力,则起的作用更小。决定成功的因素很多,能力只是其中一个因素。通常来说,你坐哪条船比你划桨的艺术要更为重要。所以,不要高估能力的重要性。
46.正面效应:按照检查清单一一核查,没发现问题,但最后还是出了问题,因为是一个新问题,不在检测清单上。
事实:存在的事物,比不存在的事物,对我们意义要更大。人们倾向于只关注存在的,发生的事情。和平的时候,很少去想战争;健康的时候,很少去想疾病。所以,考虑没有发生的、负面的事情也是益处的。另外,若发现了新的问题检查点,一定要及时更新检测清单。
47.精选展示现象:买家秀和卖家秀差异很大。
事实:人们总是倾向于挑好的说,挑好的给别人看,而将不好的地方忽略或隐藏起来。所以,看起来的好,不一定是真的好。
48.单一因果谬误: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,是因为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。
事实:一件事情的发生,背后通常不只一个原因,而是多个,甚至上百上千个原因,但人们总是试图将事情归结到一个原因上。所以,不要相信,一个原因,就导致了重大事件的发生。
49.典型样本遗漏:开快车的人,开车更安全。
事实:统计开快车是否安全,要统计所有开快车的,包括因出事故慢下来的。如果把开快车出事故慢下来的,不计入样本范围,则会得出开快车的人开车更安全的错误结论。所以,要警惕这种典型样本遗漏的统计数据。
50.新闻错觉:每天花大量时间看新闻,来了解世界。
事实:新闻是为了博眼球,其真实价值很低,对生活和事业的帮助微乎其微,浪费人们大量的时间。想真正了解世界,没有比读书更好的方法。所以,少看新闻,多读书。

了解详情:《明智行动的艺术》by罗尔夫·多贝里